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大力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1、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艺术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教师。推进我校各项工作科学发展,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探索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风和校风建设。
3、师德师风作为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体现了一种治学精神,一种良好氛围,一种育人环境,一种无形力量。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目前我校师德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个别教师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学风浮躁等问题。因此,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健全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遏制和杜绝学校师德失范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学校师德建设水平。
4、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校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坚持师德为上,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培育教师高尚道德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教师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落实教师主体地位,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改进创新,不断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规律特点,增强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密联系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自尊、自律、自强,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
6、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师德建设,引导我校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低俗文化的影响;牢固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
7、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全校教师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树立先进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推进教育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关心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影响和培养学生;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学术精神和团结合作、协力攻关、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
8、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培养机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制度保障,逐步形成教师队伍系统性、科学性培养机制。推进“吉艺学者”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计划,进一步完善遴选机制,加快培育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新兴专业的人才,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学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学科带头人后备队伍。引导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实际教学能力,不断学习艺术新理论、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引导教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共享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9、建立师德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修订完善《吉林艺术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教师的教学评价由教学单位综合评价(占50%),学生评价(占40%),校区督导评价(占10%)三方面组成。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采取多种考评方式,与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年度考核挂钩。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在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研究生导师遴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选培,各类高层次人才及二、三级教授、终身教授等评选中优先考虑。
10、加强师德宣传教育。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师德宣传制度化、常态化,将师德宣传作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普及《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文件中有关师德的要求。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契机,通过校园网、《吉林艺术学院报》、ART电视台、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通过学校开展的“三育人”先进个人和师德建设先进个人评比活动,集中宣传学校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用他们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
11、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与部署,对师德建设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检查评估。
12、各分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承担本单位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责任,要成立相应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学校关于师德建设的总体部署,并结合各自实际深入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常抓不懈。
13、师德建设是贯穿于学校各项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师德建设摆到突出位置,抓紧抓实抓好,在全校上下形成各部门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努力塑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精湛、师德修养高尚的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