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建设国内一流艺术大学的步伐,提出如下意见。
1、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是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建设国内一流艺术大学的重要保证。
2、基本原则。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牢牢把握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3、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肩负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落实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委常委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自觉抓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群团组织活动中。加强党对学术委员会工作的领导,把好政治关,支持学术委员会发挥作用。
4、加强分院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分院党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坚持和完善各分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业务干部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担当。
5、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吉林艺术学院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深入实施《吉林艺术学院关于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五创五强”工程的实施方案》,夯实基层党组织工作基础,重点抓好教职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设,把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始终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严格“三会一课”制度,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创新组织生活方式,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联系基层支部制度。各级党组织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教育党员履行义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6、 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原则,做好在优秀学术骨干、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要安排专人联系,实施重点培养,条件成熟的及时吸收入党。继续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将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重要渠道,特别做好在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和改进师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丰富培训内容,创新教育方法。
7、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研讨、讲座、辅导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广泛开展争做“四有”好老师活动,提高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8、做好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抓好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学校做形势政策报告,做好学生思想理论问题深层辨析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课程体系和教书育人全过程。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以诚信档案建设为依托,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和道德教育。继续开展校园不良网贷教育整治,维护校园稳定和学生合法权益。
9、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学校严格按规定学时学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推广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慕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师素质,健全完善专门心理咨询场所。加强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日常排查,做好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10、提升干部、党员和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生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党委常委会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作为首要议题,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各分院党政班子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政治方向,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1、制定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应当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和表率作用,自觉学习、带头学习,努力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自觉实践者,带动全校师生大兴学习之风。集体学习研讨应当保证学习时间和质量,每年要集中一定时间学习,每季度不少于2次。
1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校领导对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负有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委常委和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院长每学年为学生至少讲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思政部师资队伍建设,采取集体备课和个人钻研相结合、名师引领和交流研讨相结合、示范观摩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创新讲授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13、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评聘、评优奖励中,将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重要标准,引导和教育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开展“四有”好老师的宣传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
1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选拔、培养、管理、实践机制,积极推进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特别要加大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培训力度,积极推进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15、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各级党组织要开展专项教育工作,把好课堂教学的政治方向,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始终作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坚持科学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有规矩,决不允许突破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的情况在任何课堂上出现。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和督导机制,将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表现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6、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估相结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建设。加强对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情况的监督检查。实施校院两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抓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和有关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17、进一步加大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学校按照本科院校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标准列支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按照每生每年不少于10元标准列支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按照《关于省属高校实施绩效工资的若干指导意见(试行)》精神,认真落实辅导员岗位津贴。
18、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守土有责。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领导权。学校党委、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对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有主体责任。要把好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学校党委、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
19、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析研判。认真执行高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专门研究一次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各党总支(直属支党部)要定期分析师生思想动态,及时研判意识形态工作,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的突出问题,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向校党委汇报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坚决维护学校意识形态安全稳定。
20、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打造网络新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形成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相互呼应、协同运行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合力,唱响思想政治工作主旋律。规范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创新媒体平台信息发布与协同管理机制,提升舆论危机应对能力。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为主线,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建设和校园论坛系统管理,建成一批导向正确、特色鲜明的思想宣传网站,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空间,把互联网建设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
21、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方向、价值引领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方向引领、价值引领、知识传递、文化传承、创新探索等方面的作用,帮助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2、丰富文化育人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学、团系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与特殊优势,在学生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学生争做“博学、求真、至善、尽美”的优秀青年。坚持以德立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加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关心关爱广大学生的成长。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和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做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3、拓宽渠道加强实践育人。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拓展师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24、强化以文化人功能。加强学校、各分院、各职能部门的文化建设,不断提炼学校文化精神气质,让广大学生感受吉艺先辈创业的艰辛历程,培养知恩感恩、追比先贤的精神品质。办好品牌文化活动,创作文艺精品,建好一批精品学生社团,营造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
2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组织学生学习中华文化重要典籍,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邀请省内传统文化名家进校园进课堂。组织学校师生践行校训、了解校史,扎实有效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